“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为了抓住春的尾巴,给工作与生活增添一些亮丽和芬芳,周六,我们一行人参加周末洧川游赏活动,参观洧川古韵遗迹,桃园赏花吟诗作赋。市县区两级法院系统的写手们欢会一堂,且行且乐。
总觉得古城开封遍地可观览,处处隐名胜,没想到位于开封西南隅的尉氏县也能有令人赞佩的意外收获。
热情的东道主首先引领大家观赏洧川碧水,而后驱车来到洧川南城门。据说该南城门建于明时,建后在城门通道顶端的正中央,从墙缝里顽强地长出一棵柏树,至今已是五百余岁的高龄,枝繁叶茂,象一只金凤凰亭立城楼,俯瞰全城,堪称奇景,她与北门(已毁)城楼顶的榆树遥相呼应,故有洧川南门到北门,百(柏)里有余(榆)的典故。建国前洧川城屡遭兵火,城毁门倾,仅有大南门幸存,该门东西宽7米,进深13.5米,高10米,内外壁均系大砖砌成,底部青石铺基,顶部为半圆形拱券门,建筑古朴,雄浑壮观,这座城门之所以得以保留,很可能托福于顶端的一颗奇特的古柏。
来到南城门,大家迫不及待地下车,在啧啧称奇的同时仰视着迫不及待地咔嚓咔嚓的拍照留影。有的顽童一般竟爬到城门顶端近距离观赏,与这株高龄老柏亲密接触。
奇景异形让大家兴奋不已。东道主接着又将大家带到具有佛家气韵的寺庙鸿台寺。矗立五彩田野的这座寺庙看起来虽不豪华且正在整修,但步入寺院,那种禅境梵音仍给人一种入静淡泊神往菩提的感觉。早结佛缘的我面对每一座佛像,双手合十,毕恭毕敬地称念佛号,内心受到洁净的洗礼。在功德箱内供上绵薄,以期寺庙广大,悲愿广传,众生得度。
洧川城隍庙是我们观赏的又一古迹。据记载,洧川的城隍庙规格很高,是正五品,据说朱元彰曾在这里打仗转败为胜,登基后亲自御封正五品。《洧川县志》载:该庙建于明初,正统五年重修,在明嘉靖和清顺治年间又曾多次重修。庙内原有大殿五间,拜殿五间,东西廊房各二十五间,戏楼一座,寝殿六间,大门三间,大门外有明弘治年间石狮一对,整个城隍庙占地约15亩,解放前为洧川县旧政府所在地,解放后洧川县人民政府曾设在这里。洧川城隍庙原有山门高大雄伟,为楼阁式,不幸于大跃进年代被毁,现在的大门虽经改造,但仍是原山门木架结构,有明柱,大小额枋,平板枋,拆除砖墙即可显现出原中门及左右偏门,仍不失雄伟之气。
观过城隍庙,时已近午,东道主安排大家在当地一家具有特色的饭店就餐。这家饭店也确实有几道别地不曾有的特色菜,着实让大家大快朵颐。我觉得新鲜的有一道炸青椒,青椒经面料包裹,被炸的焦黄酥脆,里面青椒却不变色,青椒里面却是香酥的肉馅。
特别提一下洧川的豆腐吧。听当地人讲,洧川豆腐与众不同,其表面呈琥珀色,刀口纯白,质地坚硬,手拿斤把块往地上甩,不出水、不毛边、不变形,该豆腐可用秤钩挂,也可用麻绳穿提,放到锅里炖不变形,煮不化,并且越炖越筋。洧川人制作豆腐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人民安居乐业,其孙刘安落户古镇洧川,他聪明伶利,深得刘邦喜爱。一次刘安为刘邦办了一件大事,被高祖封为淮南王。他为了感谢封赏,招揽天下方士,聚于本地牛皮山炼丹,寻求长生不老药,以献给高祖。一次,一方士用黄豆腐后加入卤水,炼起丹来。谁知灵丹妙药没炼出来,却奇迹般地将白嫩细腻的豆腐给“炼”了出来。
据一位厨师讲,洧川豆腐的吃法多种多样,由香油、花椒、辣椒作佐料制作的麻辣豆腐,含在嘴里麻麻的、辣辣的,并有极重的香味,还不等你细嚼便已浸透心扉。而把一小块一小块(约2公分见方)的豆腐放在沸水里煮透,而后蘸着辣椒油吃的豆腐又别有一番风味。中午我们吃的就是豆腐蘸辣椒油,这种吃法还是第一次呢。
下午的“功课”是桃园赏景。几百亩见方的桃园,桃花灿烂,云蒸霞蔚。置身其中,如若仙境。当地人也挺会造势,修造一处赏花台,供游人登高远眺,犹似花海之舟,昂然伫立。大家纷纷登台赏花,将楚楚美景捉进镜头。走下赏花台大家又分头选景拍桃花、拍人,人面桃花相映红。赛诗开始了,大家以桃花为主题作诗,各展风骚。女士笑靥如花,男士倜傥豪迈,欢声笑语在芬芳艳丽的桃园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