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风采 -> 法官杞记

加油,孩子!我们相信你的坚强

——一位法官的下乡工作手记

  发布时间:2009-07-08 18:15:21


    “因为向往,所以选择了远方;因为没有依靠,所以学会了坚强……”

  代士涛,今年12岁,河南省兰考县许河乡杨塘村人。可以这样说,他是我在政法干警下基层包村工作中遇到的一个让我最心疼最无法忘记的孩子。

  2009年6月9日,在我们许河组组长陈建光的带领下,我们第二次来到了许河乡杨塘村。因为刚下过雨,该村通往兰曹公路的两条路都非常泥泞,我们把车子停靠在路旁,然后步行到了村里。正值三夏,村里的人都在麦地里忙着收割,那种交集着喜悦与汗水的场面,让他们好像忘记了炎热。

  到了村里,按照我们的这次的工作安排,是要在村里首先开展“一帮一”活动。赵广纯支书和我们说:“我先带你到一家看看吧。”跟随着赵支书往前走的路上,迎面跑过来一个孩子,赵支书看到他就喊道:“士涛,你们家有人吗?”那个叫士涛的孩子停下脚步看看我们一行人,说:“就我和我妈在家,我出去买东西,把妈妈锁在家里。”赵支书说:“士涛,回家开开,法院的法官来想到你们家看看。”“嗯,来吧。”那个叫士涛的孩子看到我们很是惊喜地说。看着这个孩子发黄的脸色还有那单薄的身子,“这个孩子有8岁吧?”我问赵支书。“不,孩子12了,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才那样。”

  很快,我们到了小士涛的家门前,从外面看,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很是破旧的小院还有人在里面居住。进到小士涛的家,我眼前的景象让我们不仅仅是惊呆,还有随之而来的一种揪心的痛。屋子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生活用品,而一名中年妇女衣衫褴褛,在门下蜷缩着。看到我们的到来面无表情。后来,小士涛一再说:“妈妈,赵支书带人来看我们了。”她就对着我们一直笑,一直笑,并不说话。我们才知道,她是小士涛的妈妈,这家的女主人。

  这个家庭的境况那么超乎我们的想像,一家四口人,小士涛的爸爸是聋哑人,妈妈是爸爸多年前在外面碰上领到家里的一名精神病患者,14岁的姐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能供养小士涛上学而去了外地打工。当时,听到他们这样的家庭境况,我们一行四人沉默了好长时间,因为我们看着小士涛和他的妈妈,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同情、怜悯、担心,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了上来。

  交谈中,我问小士涛:“孩子,上几年级了?”赵支书在一旁说:“四年级,这个孩子争气得很啊,学习成绩一直很棒,只是身体不好,从小落下了哮喘病。”

  “那你们家平时谁做饭并照顾妈妈?”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很爽快地回答说:“我啊,现在我会一早起来就做好饭给妈妈吃,因为爸爸也要做些零活,然后我再去学校。”

  “苦吗,孩子?”我们组长问。他没有说话,只是拼命地一再摇头。接下去,我们真的不忍心再问了,因为我们担心再问下去会让小士涛很难过。

  由于还有其他村要去,我们不能呆太长时间。临走时,我们买了一些生活用品送到他家,我用随身带的相机拍下了这个让我一直特别挂念的院落,并和小士涛说:“放心孩子,我们会常来看你的。”没想到,我们刚走了几步,小士涛忽然跑过来和我们说:“我会好好上学,因为我要和姐姐挣好多钱给妈妈治病,好多同学都不相信,还经常笑话我,你们信吗?”面对这个孩子,这个瘦弱但一脸坚强的孩子,我们还能说什么?还应该说什么?我们几乎在同时说:“我们相信你,相信你,同学们也会相信你……”我们没法再说下去,因为那一刻,泪水盈满了眼眶。

  再后来,我们通过学校了解到,小士涛的姐姐本来学习也很好,只是家境让她放弃了继续读书,不得不远离家乡打工挣钱,就这样过早地担负起养家的重任。懂事的小士涛在承受着家庭困境的情况下,从未缺过课,从一年级到现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曾经在一篇作文《我的梦想》中这样写道:姐姐为了我们家在外吃苦,我是男子汉,我也要为我们家不怕吃苦,我和姐姐一定会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此时此刻,我想在这里对小士涛和他远方打工的姐姐说一声:加油!孩子,我们相信你的坚强。

责任编辑:马雪平    


关闭窗口

您是第 7894812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