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哪一个人的爱对你是最深沉、最无私,那么,除了你的母亲,不会有第二个人。一路成长,母亲对我们呵护备至,成长后的我们结婚、生子……渐渐的,在不知不觉中,母亲老了,有的儿女却在忽略着她的衰老。
张琴,74岁,兰考县城关乡人,今年6月,我审理了她状告其长子的赡养纠纷案。当我第一面见到她时,老人拉住我的手说:闺女,是你问俺的官司吗?俺本不想告儿子,你想,哪个娘想要和儿子打官司?可是,俺实在是没有办法儿……老人的双眼满含泪水。老人膝下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伴儿去世多年。因年纪太大,承包地分给了在家的两个儿子耕种,自已一个人过日子。本来说好种地的两个儿子每年给老人兑粮食,可兑了一年后,老大就不再兑了,三儿子在外地打工,有时给寄个零花钱,但也不多,这几年,老人基本上是靠二儿子和出嫁的女儿来养活,可是,二儿子和女儿的家境也很拮据,时间一长,老人心中不忍,就想向大儿子要些粮食,但粮食非但没要到,反而遭到大儿媳的咒骂。
看到老人如此境遇,我下决心帮他们重新找回那永远无法割舍的亲情,要把这起赡养纠纷调解解决。
2010年7月15日,闷热的“桑拿天”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我和同事驱车前往老人的大儿在村头儿公路上所开的自行车修理部。看到我们到来他只顾低头修车,并没有言语,我们就开始和他拉家常。终于他忍不住了问:“你们是为我妈的事情吧?”我笑了笑反问他:“这么热的天还这样拼命地干,怎么不在家休息?”他说:“唉,赚一个是一个吧,俺家二儿子还没娶媳妇。”我顺势颇有感触地应和:“是啊,养活孩子真是辛苦,你父母当初养活你们姐弟四个不知道有多难……”他头一低,“我知道我对待俺妈是不对的,可……”,原来,他和媳妇感觉老太太偏心,对自己没有对其他两个儿子好,现在媳妇坚决不让他赡养老母亲,如果他非要去管,媳妇就和他闹离婚。知道这个情况后,我建议老大把媳妇叫来一块儿谈。老大媳妇一见我们就嚷:“俺就不管了,看恁能咋着?你们判吧,要判给俺,俺就把她的锅砸了!”我问她:“您不是有两个儿子吗?要是儿子儿媳这样对您,心里会有啥感受?难道心不痛吗?现在你婆婆是有两个想法:要么给她兑粮食,要么你们把种老人的耕地给她,她自己找人种,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吧?!”“那不行,我不同意”,老大媳妇一口回绝。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我知道事情不会这么容易解决,但我相信我们今天的到来肯定会引起他们思想的波动。
第二天,我又到村里找到基层联络工作人员沟通,希望他们配合做好工作。
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和村干部、基层联络员一起去了老人的大儿子家,没想到老人的大儿子这次先开口说:“俺现在种的地是俺爹生前分的那一份地,当初俺爹病逝时是我出钱办的丧事,说好的我管爹,他们管娘。”我反问:“从小到成家,谁管你穿衣吃饭?作为大哥大嫂,不起带头作用,反而这样对待老人家,怎么对的起你们去世的父亲?不怕街坊邻居笑话?这样吧,现在让村干部召集你们的街坊邻居,让大家评评理……”没等我说完,老大把我拉到一边小声说:“可别这样弄,俺二儿子还没找媳妇哩,你们先回去,我和媳妇好好商量商量。”我一看有了效果,就说:“好啊,商量好了到法院找我。”
事隔三天的上午,我刚到单位,就看见老太太在办公室门口等我。“大娘,您咋来了?”我问。老人说:“闺女,俺不告了,把俺的案子消了吧,俺大儿愿意给我兑粮食了,还说每人每月再给兑50元钱让我买菜买药,唉,昨晚我还在老伴儿的照片前跟他说,儿子们都孝顺了,让他放心我哩!”她还告诉我是他大儿子用电动车带他过来的,大儿子在法院大门外等着,不好意思进来。我和同事相视一笑。
办完撤诉手续后,我看着她蹒跚而去的背影,想到她刚才的言语和神情,忽然发现,原来,这就是一位老母亲的情怀,为儿女们一辈子无私的付出,细微的回报就那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