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试论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的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4-02-24 09:22:00


    焦裕禄精神形成和传承已经半个世纪了,焦裕禄精神不断弘扬光大,并化作精神动力,影响和鼓舞着中国人民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艰苦拼搏,不懈奋斗。焦裕禄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焦裕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先进文化的一部分。焦裕禄精神的国际化是由全世界人类的共性所决定的,人类爱国、爱家、爱和平、爱自然,追求博爱、平等、自由,孝、善、忠信,要求公职人员亲民爱民、清正廉洁等等,焦裕禄精神和文化涵盖了这些内容,因此,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应该在全世界传承和弘扬,也就是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的国际化。

    一、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国际化的理论根据

    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国际化的理论根据是由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内涵和焦裕禄文化的先进性、广阔内涵所决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况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延伸就是忠诚坚定和清正廉洁,这些方面是全人类对各自的执政者共同的要求。亲民爱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民群众对执政者的朴素要求,执政者尊重百姓、重视百姓、体恤百姓是人类的朴素情感;百姓拥护爱戴这样的执政者也是发自内心的朴素情感,相互尊重是人类社会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中国这样,世界各国都是这样。焦裕禄从参加工作到逝世,始终是“胸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首先把自己视为“平民”,与百姓同甘苦、共命运,下乡进村和群众一起劳动,吃饭时群众吃什么,焦裕禄就吃什么,还吃过百姓外出逃荒要的“百家饭”,至今,群众提起来还会流泪。风雪中访贫问苦,一句“我是您的儿子”,为群众驱走严寒,带来温暖……亲民爱民不但体现在这些细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民造福的实际工作上,焦裕禄不顾病痛的折磨,为了尽快改变兰考人民贫困的生活状况,加班加点干,甚至彻夜工作,放弃治疗坚持工作,依靠群众,探索出了“翻淤压沙、贴膏药扎针、广栽泡桐”等科学治理“三害”的方法,初步改变了兰考面貌,使百姓看到了希望。

    艰苦奋斗既是一个执政党和执政者亲民爱民的具体表现,也是执政者干事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一个干部、一个公务员不能吃苦,不能耐受艰苦的劳动和环境,不能艰苦创业、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是不可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就像一个战士、一个部队,如果不能艰苦奋斗,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士兵和能打胜仗的部队。美国的西点军校学习雷锋和雷锋精神,实际上,雷锋精神和焦裕禄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出发点和宗旨都是相同的。条件困难,焦裕禄艰苦奋斗,条件改善,焦裕禄仍然坚持艰苦奋斗,把钱物用于老百姓。当年救灾办的同志要求焦裕禄买桌子、凳子、椅子等,焦裕禄就给他们讲艰苦奋斗的传统,讲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使同志们明白了一个千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艰苦奋斗什么时候都需要,执政者、公务员艰苦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传统,执政者就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

    科学求实的观念贯穿焦裕禄工作的始终,焦裕禄重视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自然学习;重视调查研究,从学习和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找到发展的方向。焦裕禄在作出每一个决策前,都要科学论证,符合科学、符合自然规律,就付诸实施,这样就不会给国家、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害。也正是焦裕禄的科学求实精神,初步治理了“三害”, 改变了兰考贫困面貌。科学求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保证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意义重大,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科学发展,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强大,而好大喜功、欺上瞒下、胡干蛮干,甚至违背自然规律,国家和民族必然遭受重大损失和灾难。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先进的科学观念首当其冲,引领国家的发展,带动国家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发展,最终导致国家强大和富裕。就西方国家而言,科学发展的水平始终和诺贝尔奖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世界人民认同。对中国人来说,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的心痛,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是中国人的骄傲;到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真正高兴了一阵子,高兴之余,中国人仍然心痛:中国的诺贝尔奖还太少,中国还没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为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的诺贝尔奖计划,鼓舞了中国的科学战士,其重大意义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迎难而上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而是波浪式的、曲折发展过程,有坦途,也有坎坷,有一切顺利,也会有困难重重。迎难而上,困难就会退缩,害怕困难,人就会退缩,就会止步不前。无论干什么事,皆是如此。从任何国家的诞生和发展看,都是开创者经历千难万苦,才最后取得成功,取得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没有一个例外。焦裕禄当年主动向组织上要求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兰考任县委书记,而且对组织上说,不改变兰考贫困面貌,决不罢休,这就是迎难而上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昂扬的斗志。这种精神使焦裕禄不怕困难,浑身充满力量。焦裕禄的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是世界上每个民族都需要的精神。

    无私奉献和清正廉洁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无私才能做到无畏,只有无私,才能做到清正廉洁,如果一个人心中只有自己,只有亲朋好友,而没有人民群众,那么,这种人只会为自己和亲属谋私利,而不可能清正廉洁。清正,就是两袖清风,公正公平,这都需要无私为前提;当然,清正廉洁又反过来促进人的无私,促进人的奉献。焦裕禄“胸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为兰考人民工作;焦裕禄清正廉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自己的家属首先做到。有利益有好处,首先让给别人。干工作不求升官发财,不求上级表扬,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焦裕禄有很多得到回报和索取的机会和条件,但是,焦裕禄从来不用,只讲国家和人民,这就是大公无私。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群众对当权者和公务员的要求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尤其是发达国家,这种要求就更为强烈,无私奉献和清正廉洁的程度越高、越好,这个国家就越有希望,发展的就越好,反腐败的实际效果越好。

    焦裕禄文化的内涵更丰富,不但包括了焦裕禄精神的内容,也包括了焦裕禄一生的内容,如亲手栽种的焦桐、焦裕禄的多才多艺、焦裕禄的事迹,还包括了与焦裕禄相关的文化作品、自然环境、工艺美术作品、音乐乐器等,如影视剧、油画、连环画、歌曲、纪实文学、诗歌等,这些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永久的延伸力,巨大的挖掘潜力,广泛的影响力。

    二、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国际化的实际根据

    1954年5月14日,焦裕禄与世长辞;1966年夏,新华社记者穆青、周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长篇纪实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文章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焦裕禄的名字进入全国读者的眼里和心中,很多人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习近平主席在听完政治课老师宣读后也为之落泪,焦裕禄的实际和焦裕禄精神开始影响全国很多人。随着岁月的推移,焦裕禄事迹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1968年,越南驻中国大使馆官员慕名来到兰考,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焦裕禄墓和焦裕禄遗像三鞠躬,然后参观了焦裕禄事迹展览,并留言表示对焦裕禄的敬佩,还实地查看了兰考的具体情况。河南大学外语系教师吴雪莉是河南知名外国专家,加入了中国籍,一直在中国执教。1968年吴雪莉知道焦裕禄的事迹后来到兰考参观学习焦裕禄,被焦裕禄的精神感动。吴雪莉的母亲时任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官员,常驻非洲,吴雪莉两次邀请母亲来兰考参观学习焦裕禄。吴雪莉的母亲参观学习后立即写了一片学习感想,拍摄了焦裕禄的照片,然后发往自己工作的和平理事会。此外,吴雪莉还让自己的女儿也学习焦裕禄。

    当时,新西兰、日本、几内亚、印度、老挝、柬埔寨、前苏联等国家的大使馆官员、记者、学生、民间人士,来兰考参观学习焦裕禄事迹。中国改革开放后,也有很多国家来到新兰考参观学习焦裕禄事迹,尤其是近年来,外国友人来兰考,除参观学习焦裕禄事迹外,还参观焦桐、焦裕禄工作过的其他地方如张庄下马台、焦林纪念馆、焦裕禄文化苑,甚至现在的焦裕禄干部学院外景。在焦裕禄展览馆接待处的登记簿上可以看到,去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80多名来自40多个国家的学员、美国一商务考察团、老挝考察团来兰考参观学习焦裕禄事迹,外国人学什么,他们学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和代表先进文化的东西。这些都充分说明,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影响广泛而深远。

    国家、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为了让焦裕禄精神更加发扬光大,近年来建立了焦裕禄文化苑,焦裕禄精神文化苑距焦裕禄纪念园4公里,交通便利。该苑的建成对于弘扬焦裕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延长兰考的旅游线路,推进兰考旅游产业发展,对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拉动内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已纳入省旅游局项目库,已开发建设焦桐纪念林30多亩,果园200余亩。主要建设内容有纪念区、园林区、教育培训区。纪念区主要以焦裕禄雕像为中心的纪念广场,集散广场,焦桐广场,焦桐纪念林,焦裕禄植树群雕等。园林修建追昔苑,设置沙丘、盐碱、内涝地观摩园,再现当年兰考“三害”肆虐的情景,帮助参观者了解当年兰考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与新兰考形成鲜明对比。“兰考名人苑”为兰考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名人塑像立传,如被康熙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佰行,现代木刻艺术家、奠基人刘蚬、当代农民科学家沈天民等,在展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兰考的同时,也展示兰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代先进文化。建拓展训练基地:利用优美的环境特征,和焦裕禄精神的号召力量,开展不怕苦,不怕累的拓展训练项目。建农业观光旅游园,着重表现兰考文化景观特色,使人们了解兰考现貌,展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状况。林业特色产业展示区,兰考县为木制品加工基地,是兰考主导产业之一,民营林业企业数量多,借助特色产业展示“桐木品制造过程”。结合工业生产,利用艺术手法,再现独具特色的“家俬生产过程之旅”和“乐器生产过程之旅”。创造游客参观、游览独特体验,激发购买欲望,提高工业效益。教育培训区主要是焦裕禄干部学院,开展干部培训,党员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发扬焦裕禄精神,体会伟人精神强烈的感染力。现在,全国每年来参观、培训的人员几十万、数百万。作者建议,除上面的内容外,增加即时表演,通过表演,让焦裕禄的形象更生动,更深入人心。

    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的紧密结合,增加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亮点和生动性、实效性、文化性,使得焦裕禄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的榜样、精神财富扩展到整个民族的榜样和财富,让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都能够学习,都能够受到教育和启发,这些实际的东西为焦裕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国际化的载体或平台

    一种精神或者文化的国际传播必须具有国际化的传播载体或者传播平台,现在,兰考(中国、河南)这种载体或平台已经基本具备,只是需要完善和发展。

    1、兰考的名人平台

    兰考具有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前,轩辕氏进军蚩尤,黄帝之子青阳死后葬于兰考。兰考由三县合并而来,地域广阔,北依黄河,自古人杰地灵,出现过许多名人侠士。如汉三杰留侯张良,明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王庭相,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现代木刻大师刘岘、文化名人王澜西等,这些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在的兰考,依然是人杰地灵,农民科学家沈天民,是河南超级小麦育种首席科学家,有自己的公司、科学院、博士及博士后培养基地,还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合作与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当然,还有很多兰考籍知名人士,国内的和国外的,台湾的,这些都是传播焦裕禄精神和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可以形成一个覆盖世界的传播网络。

    2、兰考的企业平台

天民种业有限公司、兰考民族乐器厂、三环、华兰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是兰考本土企业,上亿元规模,产品远销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通过企业的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可以同时传播焦裕禄精神和文化。

    3、远程教育平台

焦裕禄干部学院已经正式运营,正式开课培训。焦裕禄干部学院以后可以在学院网上开通世界远程教育网,或者焦裕禄世界学院、国际学院,免费设置课程。兰考政府网也可以开通类似的焦裕禄文化国际传播板块或者国际网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国际优势。

    4、文化平台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先进文化没有国界,弘扬人类探索自然、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的正能量没有国界,而且文化传播的力量非常巨大。兰考、河南应当充分利用和挖掘焦裕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影视作品、其他作品;还可以到国外进行宣传,造成世界性的传播和影响。万事开头难,也许,开始没有理想的效果,但是,焦裕禄必定走向全世界,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5、其他途径。如影视资料的传播和国家、国际大学开展合作,或者签订传播协议;缔结国际友好城市等。

    以上这些平台或者途径使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文化国际化成为可能和必然,兰考、河南应当先下功夫,先行一步,助推其国际化进程。

    四、焦裕禄精神和文化国际化的意义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胜“三害”的历史也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同自然作斗争的历史。众所周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全球变暖日益突出,自然灾害频发,学习和弘扬焦裕禄依靠群众、依靠科学、艰苦奋斗战胜自然灾害、改变自然环境的精神,对于以后全人类应对环境恶化,科学改造环境会有重要启发和积极的指导意义。从大处说,焦裕禄精神和文化的国际化,可以增进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人对政治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让世界人民充分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就,了解中华民族灿烂优秀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焦裕禄清正廉洁的作风促进世界和谐和反腐败斗争;从小处说,增进世界人民对河南、对兰考的了解,对中原的了解,促进外国友人来兰考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责任编辑:宋玉    


关闭窗口

您是第 8214907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