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他学习的榜样焦裕禄,这里离城市很远,离群众很近!这里是河南省兰考县的一个乡镇法庭……从1987年大学毕业迈进法院大门第一天起,闫胜义整整用了27年时间,坚守在兰考县的基层法庭,把青春留给了乡村,留给了群众,却唯独没在兰考法院本部上过一天班;而27年来,他审结的2632起案件中,改判率为零,错案率为零,更无一起上访案。
榜样,让他坚守乡镇法庭27年
48岁的闫胜义是兰考县坝头乡坝头法庭副庭长。坝头乡位于兰考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黄河岸边,是毛泽东1952年视察过的地方。
而在40多年前,焦裕禄率领工作人员顶着风沙,在坝头乡找到全县最大的风口。焦裕禄和群众用广种泡桐等方式,制服了风沙。从小生长在兰考县的闫胜义,对焦裕禄的事迹烂熟于心,焦裕禄成为他从小学习的榜样。
1987年8月,21岁的闫胜义大学毕业后,开始他的基层法官生涯。闫目前所在的坝头法庭管辖坝头乡、爪营乡的32个村庄。除坝头乡外,闫胜义还先后在枣营乡、张君墓乡法庭工作,在3个基层法庭一待就是27年。其间,没在法院本部上过一天班。
公正,让找他的村民感到踏实
乡镇法庭离群众最近,矛盾纠纷都相似,大多是土地纠纷、生活琐事引发的矛盾、离婚案、赡养案等。但对闫胜义来说,这些都是大得不能再大的大事。
雷新庄村千亩承包土地发生纠纷已有20多年,村干部换了十几任,问题仍没解决。闫胜义得知此事,主动找多年前的村干部调查,并多次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情况,终于取得村民的信任,最终促使被告主动将占用了20多年的土地,交给了雷新庄村委。
放下架子非但没贬身份,倒是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村民之间起了争执,总会第一时间拿出便民联系卡,打电话向闫胜义咨询。村民说:有矛盾找“老闫”,心里踏实。
27年,审结2632起案件无错案
用闫胜义的话说:“我并没办理过什么惊人的大案,常常办理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案”。
坝头乡的张某永远不会忘记2013年6月的那件事,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工资眼看打了水漂,他跑到法庭状告老板。接手案件的闫胜义不但让他缓交诉讼费,还放弃休息多次奔波,最终将老板拖欠他的工资如数要回。为表示感谢,张某骑车将一袋花生送到法庭,眼看无法拒绝,闫胜义送走张某,自费买了一提小磨油送到了张某家。
闫胜义坚守底线,是为了判案时“腰杆硬”,他因此受到双方当事人的尊重。很多小的邻里纠纷被他就地化解,而在他审结的2632起案件中,全部发改率为零,错案率为零,无一起上访案。
在基层工作的27年里,他有多次进入县城工作的机会,但他放弃了。他说,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这儿有感情。和乡亲都熟了,待着舒心;能给他们办点实事,挺好。
作为土生土长的兰考人,受到焦裕禄精神感召,他大学毕业后才毅然回到了老家,在基层做了一名法官。27年来,当地百姓对他的称呼,从开始时的小闫,变为现在的“老闫”。闫胜义感触最深的是:你只要真正为百姓做一点点小事,他们就会记你好长好长时间。